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犯罪目标从用户手里的储蓄,到针对用户在各大贷款平台上的信用额度,从“有钱才可以被骗”到“没钱也可以被骗”。
《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注意到,在社交媒体上一些用户对于“网络小贷的快捷方便特性是否助长了电信网络诈骗猖獗”提出置疑。
那么,在全社会共建金融反诈防线过程中,金融机构以及贷款平台承担的责任究竟有哪些?目前各大平台都采取了哪些做法?
(资料图片)
已在法律层面提供全面指引
“在手机应用程序上只是点点头、摇摇头就给我授信,原本我手里已经没有钱可被骗了,网络贷款的存在直接让我又背上了多笔贷款。”一位遭遇电信诈骗的男士在某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受骗经历时,将矛头指向了提供网络信贷服务的主体。与此同时,也有多名有相似经历的用户表示,网络贷款主体也有审核不严的责任。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彭凯告诉记者:“目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一方面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确实导致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一些新特性,电信诈骗的打击难度更高。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提供了非常全面的指引。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可能需承担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两方面的义务。”
彭凯进一步分析道,在金融治理方面,表现为对账户的全流程风险管理。具体而言,其一,要对客户进行尽职调查,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其二,要履行开户管理义务,包括进行开户数量管理以及异常开户核查两个方面。其三,在开户之后,要持续履行异常账户监测识别的义务,建立监测机制,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防范账户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生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因此机构还可能需要承担互联网治理的相关风控职责。一方面是履行真实身份信息核验义务,机构在提供相关互联网服务的时候,应当依法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另一方面是对于异常账户的监测识别义务,若发现有涉诈异常账号情况,也应当依法采取核验、限制功能、暂停服务等相关处置措施。”彭凯补充表示。
对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助贷公司,彭凯坦言,目前《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并未明确其义务。而且,对于许多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其依赖于助贷机构推荐获客,自主风控能力建设也存在挑战。
“但是,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主体,前述机构也必然要承担相关的反电诈义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参照相关法规履行金融方面合规义务。此外,在互联网+金融深度发展的情况下,这些机构的绝大多数业务也是在线上开展的,因此也需注意针对互联网治理的几个方面做好风险防范。在防范电诈工作中,还有一些其他较为通用的职责与义务,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都需要着重关注。首先是按照《个保法》的相关规定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不法分子往往利用非法获取的各种个人信息准确锁定被害人、获取被害人的信任。因此,建议各机构要加强客户个人信息保护、信息安全治理。其次是反电诈的宣传教育义务,机构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向员工和客户传达反电诈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当运用风控手段识别出风险时,注意要及时在相关业务活动中作出提示,传达相关风险与法律要求。”彭凯强调。
彭凯告诉记者,除前述提及的需重点关注和履行的义务,当下各机构还需持续把握两方面的动向。一方面是新型的欺诈手段,不法分子的诈骗套路多变,建议机构时刻关注本领域新出现的电诈手段,针对性调整防范策略。另一方面,则是继续保持对技术的关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更迭发展速度加快,这些技术很可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从而更加隐蔽、精准实施诈骗,并给消费者和机构带来更大的风险。
金融反欺诈手段应用升级
随着不法分子实施网络诈骗的手段不断翻新,监管力度持续升级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中各主体也在开展反电诈工作,积极落实相关义务。
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骗术不断翻新,诈骗“产业链上下游”也在“进化”。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必须不断迭代与优化对应的反诈手段与技术,这对金融反欺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当前,在科技及算法实力的加持下,中邮消费金融通过对被诈骗用户的画像进行特征抓取,对于符合特征画像的用户进行反诈提示、风险预警及金融知识普及等,提醒用户谨防上当受骗。具体包括反诈弹框、反诈短信、反诈推文、反诈机器人提醒及反诈人工劝阻等综合防诈手段应用,帮助客户远离风险。”
记者从中邮消费金融处获悉,其在近年构建了欺诈防范体系,并在技术防范等方面持续发力。基于集成学习算法,根据用户的风险等级搭建了多维度的组合管控策略,可通过短信、弹窗、智能外呼等多种方式及时触达用户,对其进行充分风险提示。截至2023年8月底,中邮消费金融成功识别并拦截电信诈骗损失金额超8500万元,电信诈骗模型覆盖率达99%,拦截率达96%。
同时,记者从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消费金融”)方面了解到,2022年招联与股东中国联通自主研发的合作项目“图数据库防欺诈系统”,通过一套行业领先的高性能图数据反诈系统,建立了完善的图模型反诈体系,有效识别诈骗号码及团队特征,在实践应用中取得良好成效,协助破获大量犯罪窝点。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联通累计协助公安机关破获超过2000个犯罪窝点,该项目还成功入选工信部“2022年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试点示范项目”。
招联消费金融方面表示,基于“图数据库防欺诈系统”,招联消费金融与中国联通创新打造出一款可实现诈骗数据实时共享的创新应用——“敏捷防御机制”,对于招联识别到的涉案联通号码以及假冒网站,联通及时进行关停,高效预防和阻止诈骗案件的发生。自2022年5月机制建立以来,关停假冒公司的网站200多家,为拦截假冒类电信诈骗构筑起一道技术防火墙。
记者近期从招联消费金融处获悉,招联消费金融持续创新风控能力,结合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精准触达,对可能被骗的用户及时进行反诈宣传、预警提醒与行为劝阻。截至2023年4月底,招联消费金融成功识别并拦截电信诈骗损失金额超5亿元。通过网络核查、大数据分析、电话核实、综合评估到最终审批放款环节的层层把关,招联消费金融持续进行动态科学地风险管控,为用户打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
此外,根据奇富科技(Nasdaq:QFIN)报告,奇富科技2023年上半年面向用户AI反诈提醒3.3亿次,反诈科普教育覆盖1200万人次;智能及人工反诈劝阻团队累计拦截、劝阻潜在被骗者3.9万人,使用户避免损失5.1亿元;智能风控反诈系统拦截涉赌人员超30万人,拦截疑似涉赌资产约32亿元,电信诈骗财损同比下降50%。
另据了解,在公益反诈方面,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雨点”)也在积极行动。2021年,小雨点赞助第四届重庆市公民科学大赛,为大赛提供科普知识、防金融诈骗、网络诈骗等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题库。数十万群众在活动过程中科学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其金融反诈意识也得到强化。据悉,小雨点从设立之初就把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基准线,从产品到运营,再到客户服务,将消费者权益体现在消费者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在彭凯看来,机构的责任可以从电信网络诈骗的不同环节分别进行考量。第一个方面是电信网络诈骗的偏前端环节,电信诈骗的猖獗与公民个人信息的泄漏密切相关,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这些个人信息进行受害人锁定以及获取受害人信任。目前,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各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会掌握大量个人信息,且这些个人信息往往重要性和敏感程度极高,若机构未实行必要的保密措施履行保护个人信息的义务,导致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则需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第二个方面则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末端环节,不法分子转移受害人财产、获得不法收益,通常需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机构可以称为是拦截电诈的最后一道防线。部分消费者认为相关放款机构应当承担责任,其理由可能在于机构在放款环节未履行相应安全保障义务,这些义务一般也会在银行等机构与消费者的协议中有所约定。一般而言,若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或者由于其他非用户原因造成用户损失的,则放款机构可能需要承担责任。“但是通常情况下,在放款等涉及到用户财产的操作中,机构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往往需要通过相应的身份认证、要素验证、多重验证等方式来判断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交易的有效性。因此,若系用户自身原因,泄漏了交易密码或者其他重要的信息,则可能需要由用户自行承担财产损失的后果。”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
Copyright @ 2008-2017 www.cjtx.042.cn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天下周刊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434 922 62@qq.com京ICP备2023000331号-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