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要闻 宏观 证券 产经 汽车 科技 评论 原创 地产 关注 生活 快讯

精彩看点:见微知著:从数字能源的今天看AI的明天

2023-01-06 10:35:20      来源:市值观察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2003年8月14日。

美国的纽约、新泽西州、底特律、克利夫兰等地集体停电,5000万人瞬间被黑暗笼罩: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出行暂停,家电罢工。据统计,这场历史罕见的大停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资料图)

事故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在美国用电量水平逐年提升的背景下,电网系统的投送与运行能力并未及时跟上。

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提升,这一问题重新抛给了中国。

【数字能源,迫在眉睫】

2021年,中国的GDP达到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超过欧盟27个国家GDP的总和。

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有一个强大而高效的能源体系,尤其是电力。

2021年,中国总发电量达到8.534万亿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30%,比排名第二到第五的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四国之和还多。

更关键的是,中国电力的生产与利用历来存在地理上的错配:西北负责生产,东南负责消化。

传统能源时代,尚可将山西、陕西、内蒙等地的煤装火车运抵东部,在需求端就近建立发电厂,此时电网系统并不是太复杂。

新能源时代,风、光资源丰富的大西北依然是中国能源的工厂,但已不再可能通过将自然资源装车运输来进行跨区调度,只能通过复杂交错的输电网络,进行电力的长距离输送,电网系统的复杂度陡增。

目前国内输电线路已增长至200万公里左右,变电站4万多座,配电站超60万座,且这些数据还在攀升。

问题在于,系统复杂度提升1倍,随之引发的问题可能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过去为了保证各环节的紧密配合与有序运行,都是靠人工来维护。今后随着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仅凭人力已很难应对,即便能,也是成本巨大。

另一方面,“双碳”战略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资源必须能够更高效、更安全的生产、调配和使用。

众多因素叠加共振下,以智能化、数字化为目标的电力新基建已迫在眉睫。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AI企业如何才能激活这部分需求。

【单点突破,以点及面】

首先要理顺AI在数字能源各环节中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比如,能源生产环节,核心是要帮助大大小小的发电厂搭建智慧虚拟电厂;传输环节,重点是巨量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房的智能化升级;存用环节,聚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楼宇园区等综合能源的智能化管理。

基于以上需求,进一步提取各环节中能够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细分场景。以存用端为例,AI头部企业商汤科技目前主要是围绕电池产线的质检下功夫。

有了清晰的目标,接下来就是与下游联动寻找切入点。从商汤智慧商业业务在数字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来看,主要围绕八个能力方向:人员核验、风险行为、设备缺陷、设备状态、环境安全、环境异常、功率预测、决策调度,逐一进行技术单点突破,从而在单一场景中快速实现AI价值落地。

比如,在动力电池焊缝缺陷检测任务中,商汤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缺陷零漏检,并将误检率控制在5‰以内,远胜之前;又如,商汤为浙江某500KV变电站推出的智能化运营全套方案,结合已有的摄像头、机器人、无人机等视频图像采集终端,部署数十种算法,从而实现40分钟就能完成一次全面的远程自动巡检。巡检效率比之前提升了5-6倍,缺陷隐患发现率提升了2-3倍。

再如,商汤为某综合能源运营企业结合已有的储能、光伏以及数据中心负荷资源搭建了智能化的虚拟电厂管理系统,通过高精度的功率预测和实时的决策调度等算法,助力客户至少提高50%的运营效率和20%的运营收益。

单点突破,然后以点及面。

将各个场景串联起来,针对能源的生产、传输和存用,商汤构建起三大业务系统,即厂站管理基础业务系统、虚拟电厂业务系统、园区综合能源管理系统。

在输出业务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客户降本增效的需求,商汤科技不仅提供AI整体解决方案,还利用AI模型生产及训练平台和边缘算力平台两大平台,让客户具备AI生产能力。

至此,一个高效的“8+3+2”商业模式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前方等待AI企业的,则是一片广阔“蓝海”。

简单算一笔账,电池厂新增1GWh动力电池产能对应3.6-5个亿的设备投入,其中视觉相关的智能化设备就超过五千万。目前全球动力电池的产能大约是500GWh,到2025年,有效产能保守估计可达1TWh,对应智能化设备的增量市场就有二三百亿,这还不算既有产线的升级改造。

据政策规划,“十四五”期间,国内电力投资将超万亿,其中智能化升级投入超3000亿。仅能源产业释放的市场就已足够大,而亟需数字化升级的远不止这一个行业。

【千行百业,入局前夜】

从最初用机器替代人力,到不断提升产线的自动化能力,再到今天靠数字智能化赋能改造,人类历史上的历次生产革命,目标其实都一样:成本最小化下的效率最大化。各个领域概莫能外。

也正因如此,上文提到的AI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完全可以平移复制到任何一个产业。

以汽车行业为例,商汤科技与福田康明斯发动机生产工厂合作,通过AI赋能,使得多场景下的质检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以低于1%的AI误检率击穿工业红线。如今福田康明斯已被评为汽车行业的“灯塔工厂”(全球“数字化制造”的示范者,目前全球仅90家)。

▲图源:商汤科技

中国有670万家工厂,潜在空间之大,自行脑补。

顶层设计给出的指引是,“十四五”期间,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普及率要从14.7%提升至45%。不出意外,2025年之前,工业数字化将走出一条极为陡峭的增长曲线。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正在加速融合。

跟随数字化步伐,商汤智慧商业板块加速发展。2022上半年,商汤科技智慧商业业务实现营收5.68亿元,服务客户数超过510家,单客户收入提高9%。其中,数字能源领域居行业头部,业务合同总额超10亿元。

相较于工业,贴近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城市管理同样需要AI的加持。

当下国内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多达17个。城市越大,人口越多,管理难度越大。交通堵塞、火灾、道路坍陷、垃圾满溢等长尾场景的层出不穷,正不断挑战基层管理的极限,同时也在持续验证着AI的价值。

在深圳罗湖,商汤科技为城市精心打造了一套“AI智能视觉分析平台”,系统上线三个多月,已帮助罗湖区解决了5万多起事件,平均一天处理600余件。平台数据显示,平台上报的事件数量是人工上报数量的1.3倍,且准确率维持在90%以上。

在浙江绍兴,商汤科技借助SenseFoundry Tran商汤方舟交通开放平台帮助绍兴实现了大规模交通参数解析从0到1的突破,通过商汤睿途交管AIaaS解决方案打通“感知-控制-决策-评价”交通控制业务闭环,显著提升了当地交通运营效率。具体表现为,路口平均空放率降低约20%,干线各项交通指标提升约10%。

日前,IDC从产品技术创新和战略能力两个维度出发,对中国市场的城市智慧平台进行了一次全面综合的评估,商汤科技与百度、阿里云一起入围领导者象限。

▲图源:IDC

2022上半年,商汤科技的城市方舟SenseFoundry连接、赋能的IoT设备增加至150万个,半年时间增长了约26%。部署城市方舟的城市已累计达到155个,其中有16个超千万人口的大型城市,还有4个海外城市。

政策红利仍在持续释放。

今年前三季度,地方专项债新增3.54万亿元,从投向看,资金将主要用在产业园区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其中智慧数字化改造是重中之重。

【降本提效,普及加速】

人们不免会有疑问,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算起,人工智能已经诞生了60多年,需求一直在,为什么此前一直未能得到广泛使用?

解除AI封印的,是AI技术本身。

过去几年,算力、算法、数据等人工智能底层要素均取得了跨越式的跃迁。

算力上,2016年-2021年,全球算力总规模从不到150EFlops增长到615EFlops,五年增长了三倍还多。

数据量的增长更为惊人,由2010年的2ZB增长至2021年的将近60ZB,十年时间飙升30倍。

与此同时,以CNN与DNN为主的神经网络算法持续进化,不断压缩算法训练的时间和成本。

所有这些凑在一起,使得AI的能力值骤升——原先无法触及的事情,现在很多都已不是问题;原先需要花大价钱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成本极低。

五年前,训练一个现代的图像识别系统需要花费1100美元,现在只要几美元就能完成。

就商业化进程而言,AI走过了单点突破阶段,跨越工业红线后,即将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AI标准化的提升。

过去,传统模型一般只用特定领域有标注的数据进行训练,切换到另外一个应用场景就需要重新训练。好比工业生产,一个模具只能对应一个产品,换产品就要换模具。但问题在于,每个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一个行业内部的不同环节也有各自的需求。面对纷繁复杂的长尾场景,原先AI根本无法招架。

试想一下,如果工厂接了一批型号各异的订单,每生产一个产品就要换一个模具,那成本必定高得离谱,即便能负担起,效率也极低。没有标准化,就无法规模化生产。

现在情况变了。

一方面,模型通用性大大提升,将大模型进行简单微调,便可满足多种任务需要,相当于标准化程度在提高。这就好比模具变成了灵活可调型,即使面对不同口径的产品,也能通过调整模具尺寸共线生产,效率和成本均可得到优化。

另一方面,AI企业本身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模型,比如商汤,依托于 SenseCoreAI大装置,迄今累计生产超过4.9万个模型。新的场景需求出现时,完全可以直接调用之前已有的模型,通过快速自由组合来完成任务。

对此,商汤科技CEO徐立有一个更形象的比喻:“AI模型就像汉字,当积累的词汇达到3000个时,组词造句就会信手拈来。”当AI定制化应用累积到每一个模块都已经被制造过的时候,它就会成为行业的基础设施,变成一个标准化的套件。

AI正在朝着高标准化方向进展,标准化带来规模化,规模化才能降本增效,进而加速商业化,这是所有行业共通的逻辑。

过去十年,光伏、风电和动力电池分别完成了90%、70%、90%以上降本,这才有今天漫山遍野都是旋转的风机,屋顶上排满了光伏板,大街上电动车川流不息。

AI的今天,酷似十年前的新能源。

随着商汤上海临港AIDC的投入使用,公司总算力规模突破2.50exaFLOPS,AI模型的产能快速释放。

2019年,商汤人均每年开发0.44个AI模型,而到2021年,这一数据提升至5.94个,降本增效实现了数量级的跨越。目前公司AI生产管线已全部集中到大装置生产模式上,预计后续模型生产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商汤的独特平台化优势,带来低成本和高效率。当成本和效率问题得到解决,全面商业化势不可挡。

整体向上,个体分化。

技术积累阶段,大家都在埋头苦干,由于不出成果,因而成色难辨。今后进入技术变现期,有着厚重技术储备的企业也将逐步显山露水。

面对“K型”时代,真正要做的,是找到那些往上走的企业,保持定力,静待花开。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标签: 降本增效 业务系统 人工智能

最近更新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17   www.cjtx.042.cn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天下周刊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粤ICP备1802332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