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要闻 宏观 证券 产经 汽车 科技 评论 原创 地产 关注 生活 快讯

每日看点!消费+科技双增长,中报后炒作预期要重构了!

2025-09-01 16:11:03      来源:中金在线

8月31日,上交所发布了2025年沪市上市公司半年报。数据看起来很美好:2280家企业合计营收24.68万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1%。科技与消费双轮驱动,电子、通信、医药生物增速达7.5%,新能源汽车增长近30%,东鹏饮料电解质水收入更是暴涨214%。


(相关资料图)

表面上看,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但作为一个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不得不提醒各位:这些光鲜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真相——业绩好不等于股价一定会涨。

一、业绩与股价的悖论

很多人以为,只要公司业绩好,股价就一定会涨。这种想法太天真了。股价是企业未来能创造价值的折现,而现实不等于未来。业绩好只代表过去和现在,不代表未来就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

那些业绩好且股价表现好的公司,是因为市场看到了报表中透露的未来增长潜力。问题是,绝大多数散户根本读不出这些深意。而能读出来的机构投资者,早就通过交易行为暴露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二、中报预增股的冰火两重天

让我们来看两个典型案例:

这两家公司都是第一批披露中报预增的,但表现却天差地别。有人会说盛屯矿业是因为黄金概念才涨的,但真相远非如此简单。

股市里炒的不是概念,更不是利好或利空本身,而是定价权。机构投资者利用散户对概念、利好的错误执念来改变股价走向并从中获利。你以为看资金流向就能判断机构意图?太天真了!在大数据时代,连资金流向都可以"造假"。

但有一点是无法造假的:但凡大资金参与交易,一定会在数据上留下痕迹——这就是"交易行为"。通过长期积累的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

上面两张图中,橙色柱体是「机构库存」数据,代表机构正在积极交易。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机构库存」数据活跃时,股价通常以上涨为主;反之则以下跌为主。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而对于盛屯矿业,机构早就对其业绩预增有了预判并提前布局;而齐峰新材虽然也早早披露了业绩预增,但根本没有机构资金活跃的迹象——这才是它不涨反跌的真正原因。

18年来我深刻体会到:在金融市场中,量化数据最大的价值在于还原市场真相。它不会说谎,不会受情绪影响,能客观反映市场的真实状况。

很多散户喜欢追逐热点、听消息炒股,这恰恰是机构最希望看到的。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资金优势,把散户玩弄于股掌之间。而量化数据就像一面照妖镜,能让这些把戏无所遁形。

所以,即便现在行情预期很好,一样不能掉以轻心,以下4点都是需要注意的。

  1. 不要盲目相信业绩报告和利好消息

  2.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关注交易行为而非表面数据

  3. 找到适合自己的量化工具并坚持使用

  4. 保持独立思考能力,不要被市场情绪左右

在这个市场中,能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想要成为赢家,就必须用赢家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标签: 财经天下周刊网 最新资讯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17   www.cjtx.042.cn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天下周刊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434 922 62@qq.com京ICP备2023000331号-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