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15净利润同比增长47%,符合市场预期。1H15营业收入为326亿元, +2% YoY,归母净利润15亿元,+46.7% YoY,扣非后净利润11亿元, 20%YoY。受油气价格下行影响,上半年能化业务和海工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能化业务收入48亿元,-18% YoY,海工业务收入50亿元, -11% YoY。不过,随着公司多元化战略的扩张,能化与海工业务的收入波动对公司影响逐渐减小,两者1H15收入占比为30%而1H14为 36%。此外, 海工业务持续盈利,净利润为1900万元。其他主营业务表现稳健:集装箱, 收入+9% YoY,净利润+120% YoY(含金融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车辆,收入-6.5% YoY,净利润41% YoY;空港,收入+18% YoY,净利润+2.5%。另外,在其他业务中,金融业务发展迅速,1H15收入8亿元, +13%YoY,净利润6亿元,+837% YoY。我们认为,公司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使得业绩波动减小,有较强确定性,业务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前海蛇口片区建设方案落地,中集集团(咨询 买卖)获点名支持。日前,《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明确提出要打造国际海工金融总部基地。明确表示要支持中集集团、招商局集团进行海工产业资源的整合,建设前海海工金融产业单元和全球研发中心。在自贸区内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发展以海工金融租赁、海工设备保险为主的金融业务,专门设立海工创新基金,促进产融互动。力争将前海蛇口片区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海工装备总基地,5年内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同时,该方案也指出,将打造深港联动融资租赁产业生态圈。我们认为,该实施方案的出台有三个重要意义:1)与政府关于前海土地的拉锯战有望收官;2)不排除双方在海工领域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3)融资租赁板块或将发力。
土储“工转商”加速,提高安全边际。公司拥有大量存量工业用地,其中包括位于深圳前海核心地块,面积达52万平方米的地块。根据《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公司前海地块在今年有望实现由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按附近14.74万元土地价格计算,若“工转商”完成,前海的土地价值约在773亿元,即便假设和政府联合开发,对半分成,也有望给公司带来约386亿的增量价值。此外,在员工激励方面,近期公司H 股定增获得证监会核准,其中50%是面向管理层和核心员工定增,定增价格为13.48港元, 发行约2.86亿H 股。
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公司前海地块的安全边际,根据分部估值法,我们给出目标价24.30元,15-17年摊薄EPS 为1.01/1.29/1.5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市场风险、土储“工转商”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