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要闻 宏观 证券 产经 汽车 科技 评论 原创 地产 政经 生活 图片

令人惋惜的汽车市场“产品之殇”

2015-12-17 09:39:23      来源:轮语汇

每一款汽车产品,对于厂家来讲都像是亲生的孩子一样,喜爱有加,对市场表现充满着热切的期待,对于消费者而言呢则往往相对“麻木”得多,对外观、内饰、性能评头论足、褒贬不一,有时甚至和厂家美妙的感觉恰恰相反。

几天前,11月国内车型销量排行榜出炉,有让人兴奋的,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大涨24%……也有让人惋惜的,个别车型销量力破4万辆的同时近50款销量为“零”,榜单统计的449款车型中,1/4销量在200辆以下。笔者发现,弱销车型不乏一些企业的主打产品,不乏以往频频获奖的“明星”,奖项包括最具人气奖、最值得期待……当然,其中个别产品已处生命周期的衰退期,曾经辉煌过;也有车型各方面还都不错,是消费者“有眼无珠”,更多的则是“没等绽放就开始凋落”的产品。

作为顶尖消费品,研发一款新车不容易,首先需要的是时间,仅仅小改型,比如更改前端/后端的外造型,内饰个别饰件的更改,娱乐信息等配置的更新等,开发周期也要3年多一点,更不用说全新产品。一款全新产品从策划开始到上市没有三年五载的时间下不来。第二需要的是投入,包括物力、人力、财力,日本舆论报道,本田2015财政年度(2015年4月~2016年3月)的研发费用或达7200亿日元,马自达达到1250亿日元,丰田或达1兆500亿日元,斯巴鲁900亿日元,个个都是天价。国内车企的投入一般要少一些,基于研发投入的多元性,落实到具体车型难用精确的数字的表述,但以亿元为单位算是保守的。

设想一下,竞争越来越激烈、风云变幻的汽车市场,一款满怀希望推向市场的产品不成功(或者不很成功),将会面临什么?最大的损失是机会,至少在某一细分市场将会退后,几年光阴瞬间化成了泡影;其次的损失是物力、人力、财力,产品研发、生产、投放要花去企业海量资金,尤其寄托厚望的全新战略车型,一旦不成功会大伤元气,要几年时间甚至十年八年才能缓过气来,这在全球汽车行业不乏实例。虽然有企业表示:失败是成功之母,产品不成,研发锻炼了队伍……市场犹如战场,你在练兵别人却在真枪实弹地打仗,一招儿落败难有重头再来的机会。不久前,笔者采访某合资企业原总经理,谈到一些跨国公司产品研发为何成功率比较高。他认为:“能活到今天的企业,战略车型很少失败。”“这是成功者的天下,若失败了,恐怕早就退出市场了。”他接着说。

诚然,汽车市场每一款产品都凝聚着厂家的心血,而且没有哪一个厂家就能确保产品上市一定会成功大卖,成功取决于太多因素,包括天时地利人和等等。但成败也非偶然,是一个企业研发体系能力的体现。产品不成功要么“坏”在决策,表现在产品战略上的失误;要么“坏”在定位,目标指向某一目标人群结果发现“打偏了”,主客观认知错位;要么“坏”在品牌,品牌力太弱,重金打造的本来挺不错的产品少有人问津;要么“坏”在产品力,人云亦云,缺乏新意……似乎成功的路只有一条,而失败的路却有千条万条。

一边产品投放越来越快、越来越密集,这几年,不算广州、成都等影响力较大的一年一度的区域车展,隔年举办的北京、上海车展一个展就有百款新车首发,比如,2015上海车展全球首发车109辆,亚洲首发车44辆;另一边消费者口味越来越“偏食”、越来越“杂食”,厂家绞尽脑汁甚至无计可施,消费者却总觉选择面还是窄。谁能破解这个恼人的“结”?

说到这里又回到了一个老话题:汽车产品多生多育好还是优生优育好?答案不言自明。无疑,产品优而精给消费者带来的是“一经选择绝对不会后悔”,给自己带来的是可观的收益。何以做到“优生优育”?道理简单:耐住寂寞,长期坚持、坚守,不为眼前的诱惑动摇,专注于自己的长项;专注品质,为用户创造核心价值。虽然每个厂家都立志为用户提供高品质产品,但是面对打造高品质产品的高投入,却有着不同的表现;还有,以用户为中心……对产品最了解、对产品“好”与“坏”有着最清晰认识的一定是制造者,坚持专家造车,坚韧一点、执著一点,终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市场回报。

好产品犹如一颗树,根深叶茂,时间使其由时尚升华为经典。一个企业一款“好”产品胜过十款“坏”产品。多做事先功课,避免事后“补课”,千锤百炼的产品才能长生不老。在笔者看来,信息爆炸时代,高品质是最完美的营销,产品生命力如何最终依靠的还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总之,理性化了的汽车市场拒绝平庸。

网友评论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jtx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天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