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要闻 宏观 证券 产经 汽车 科技 评论 原创 地产 关注 生活 快讯

世界信息:清明节与寒食节有什么区别?清明节和寒食节是同一天吗?

2023-03-03 12:52:09      来源:上海商报

哈喽小伙伴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清明节与寒食节有什么关系方面的一些说法,有的小伙伴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清明节与寒食节有什么关系的相关内容。

清明节与寒食节有什么关系

1、清明节


(资料图片)

所谓“清明节”,则是指以“清明”这天为载体,以扫墓祭祖为主要内容的节日。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俗中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在清明节扫墓祭祖。

学者认为,清明节的起源,开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仿效,历代沿袭,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固定的俗。

学者说,华夏族人的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非常强烈,故把墓祭归入“五礼”:“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而清明期间气候正适宜郊外活动,因而逐渐形成了以扫墓祭祖为主的“清明节”。

旧时俗,清明节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2、寒食节

顾名思义,“寒食”是冷饭的意思。就是说,寒食节这天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

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

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与寒食节有什么关系 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关系

清明节和寒食节是同一天吗,原来它们还有这样的故事,你知道吗?

清明节与与寒食节有什么关系?

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知道后来改为清明节。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焚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于是,“寒食禁火”的俗,被后人流传下来。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被当做重大的节日。唐朝时期也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俗日趋淡化、消衰。久而久之,人们便讲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

清明节: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是在冬至后的第106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一般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

但是,清明节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6日,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俗。

后来,清明节逐渐演变成为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与寒食节有什么区别?

清明节是寒食节的后一天,二者风俗惯大致相同,不过在之前清明节只是一种节气,后来才改为节日

清明原是一种节气,因与寒食节相近,所以现在两个节日是一起过

二者都是扫墓,祭祖的的节日

寒食节因吃冷食而得名

标签: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17   www.cjtx.042.cn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天下周刊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粤ICP备1802332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