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要闻 宏观 证券 产经 汽车 科技 评论 原创 地产 政经 生活 图片

私募大佬前瞻节后市场:十月吃饭行情可期

2015-09-28 09:08:57      来源:

自9月以来,市场在3000~3200点之间持续震荡。经历了股市暴跌的洗礼,绝大多数私募在震荡市中维持了较轻的仓位,业绩逐渐企稳,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此外,投资人赎回给私募造成的资金和流动性压力也有所缓解,不少私募称“最难熬的时刻已经过去”。

中秋、国庆双节来临,《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微信朋友圈等多个渠道得知,多位私募人士上周末已暂别市场,活跃于不同的旅游景区,提前享受起中秋和国庆的长假。“节前大概率维持盘整格局,既然大的机会没有,何不趁此出游。”这似乎成为当前私募圈的一股潮流。

对于节后10月的市场行情,多位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足以扭转市场颓势的信号仍未出现,在操作方面依然需要保持“熊市思维”;但态度方面可以保持谨慎乐观,不需要过分地看空。随着清理场外配资等利空的逐渐消耗,10月的“吃饭行情”或值得期待。

“最难熬的时刻已经过去”

据格上理财不完全统计,截至13日,9月以来公布净值的2449只阳光私募产品的平均收益为1.2%,其中1594只产品获得正收益,占比65.09%。与市场相关度较高的股票型产品也获得了1.55%的平均收益,近七成产品获得正收益。而在8月,获得正收益的产品仅占两成。

除了业绩的企稳回升,记者也从多家私募机构处了解到,投资人赎回带来的压力也有极大的缓解:一方面遭遇赎回的情况减少、数额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私募产品的仓位普遍较低,基金管理者的现金头寸较为充足,因此即便个别产品遭遇较大赎回,管理人仍有能力支付,较少出现股灾中严峻的资金压力和流动性不断吃紧之忧。

“前期的暴跌行情下,私募遭到赎回是很普遍的现象,很多私募当时都措手不及。”私募排排网私募研究员陈伙铸告诉记者,在6、7月份大盘断崖式下跌的过程中,出现回撤之后还保有一些收益的产品(净值区间在1至1.5元)最容易被赎回。“如果跌得很多,投资者赎回的意愿反而比较低,因为总希望能够至少扳回本;累计收益比较高,2块钱以上的,投资者赎回意愿也低,因为投资者可能会对产品管理者的投资能力比较信任。”陈伙铸说。

一位前期曾遭遇赎回窘境的私募老总告诉记者,市场下跌的同时出现投资人的赎回,这无疑是对于基金管理人的“戴维斯双杀”。“完全就是一个恶性循环。6~8月每个月的开放日都出现了一定比例的赎回。这使我们降低仓位的操作效果不断地被大份额的赎回稀释,手头现金不足又只能继续抛,市场流动性出问题又抛不掉。当时的资金压力确实很大,花了好大心思去周转。”该老总如是向记者回忆当时的困境。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这不能怪投资人,在暴跌市中兑现利润的冲动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强烈,所以市场上很多利润较为丰厚的基金都会遭遇赎回,而这会对基金的表现形成一个负向的反馈。”该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好在最难熬的时刻已经过去了,9月份没有赎回。不稳定的前期就走了,现在剩下的都是长期投资者。”

无独有偶,上海另一家中型私募的投资总监也告诉记者,前期暴跌时公司一只净值1.2元的产品在7月份就遭到了较大的赎回。“8月份我们担心还会再来一波,就赶在开放日之前发了公开信给客户报告情况。你看那段时间私募都在扎堆发道歉信,其实一个很大的目的也是希望得到客户的理解,尽量不要赎回。近期我们没有赎回,同行也没怎么听说,要有也是个别情况。”

近日有消息称,上海老牌私募朱雀投资旗下的“新经济2号1期”在9月15日开放日遭遇较大赎回而触发大额赎回条款,导致投资者的赎回款项到账时间将因此有所延迟(原则上不超过30个工作日)。对此,朱雀投资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了此消息,但同时也表示:“情况远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我们的仓位比较轻,所以这次赎回没有造成资金压力。设置大额赎回线,也是为了保护投资者。”

陈伙铸对此也评论称:“现在行情已经跌到这样一个程度,私募的仓位都很低,他们手上持有的现金比较充足,即便遭遇赎回也有能力去支付。手上流动性比较充分,问题不大。”

熊市思维操作对后市谨慎乐观

虽然现阶段赎回对私募的影响较小,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朱雀的“新经济2号1期”遭赎回也折射了当下市场参与者涣散的信心。

朱雀投资官网显示,“新经济2号1期”截至9月18日的净值为1.4054元,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为40.54%;自6月15日以来,净值回撤为24.8%,远远跑赢了大盘。“坦白讲朱雀的风控是不错的,这个产品其实现在依然是在赚钱的。产品的投资者选择在这个时候赎回,可见对于市场的信心之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研究人士如是称。

事实上,市场人气的涣散也可以从日益萎缩的成交量中体现出来。证监会[微博]数据显示,两市总成交额在今年4月份首次突破30万亿元,日均成交额也突破1万亿元,并在6月份分别达到峰值的36.66万亿元和1.75万亿元。自股灾发生以来,两市总成交额和日均成交额不断下滑,8月份两市股票成交金额为20.52万亿元,日均成交额则跌破万亿元大关,仅为9771.07亿元。9月以来缩量越发明显,9月25日,沪深两市成交量仅5500亿元,较股灾发生前轻松破万亿的情况明显萎缩。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受访私募人士表示虽然现在部分个股已经跌出价值,但离全面跌出价值还有较远的距离,所以仍未到大举进场的时刻。因此,目前绝大多数私募仍保持轻仓位、部分空仓;即便有私募在近期选择加仓,仓位也普遍低于五成。

“操作方面我觉得还是要保持熊市思维,现在的反弹我们也不会去追。因为现在依靠一些微弱的相对价值尚不足以扭转颓势。另外更为重要的是,之前的牛市逻辑已经不存在,市场现在还在寻找新的大逻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暂时还无法观察到下跌趋势即将扭转的信号。”前述私募老总表示。

上周市场横盘震荡,行情清淡但总不缺热点。9月23日沪指下跌2.19%,在大众“排放门”事件和国内政策利好的催化下,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概念指数成为满屏绿色中唯一的一抹红,受到资金的热烈追捧。此外,自9月14日以来日日涨停且登上龙虎榜的特力A(50.16, 0.00,0.00%),连续三个交易日换手率达到70%以上、大幅放量演绎“过山车”行情的海欣食品(20.85, 0.00, 0.00%)等“妖股”赚足了市场的眼球。

对此,前述中型私募投资总监则向记者直言:“市场靠炒题材绝对不可能实现熊转牛。目前就是热点分散,主题概念板块轮流表现。只要热点还有,资金就会找题材去炒。但是要实现彻底扭转,还需要等更加明确的机会。近期大的机会没有,节前应该还是维持盘整格局。”

而对于节后10月份的行情,不少受访私募强调可以保持“理性乐观”。

前述投资总监便表示:“节前的蓄势是为10月行情做准备,包括场外配资清理等影响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落地之后,10月份会相对平稳。目前投资者仓位比较低,反弹是可以期待的。”而具体到操作层面,他表示市场存量资金博弈下,新兴产业的成长股以及主题投资的热点板块,将会呈现明显的弹性。“但是否考虑补回来,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即便要参与,动作还是不打算太大。”

元普投资董事长张强则表示,随着诸多利空消化殆尽,10月有望迎来“吃饭行情”。板块方面,关注消费、医药、能源等防御性板块龙头股,以及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业绩确定性增长的个股。“在经过这波调整之后,这些优质个股今后的每一次下跌,都是不错的介入机会。”张强称。

前述私募总经理则表示不愿意主观地去臆测反弹的发生,“我们始终在保持一定的参与度,不倾向于绝对的空仓或者满仓。因为从更大的周期上来讲,有参与度就注定了我们能够参与到引起市场反转的那次大反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这也是极为重要的。”

“从长期看,价格下跌就是最大的利好。决定股市涨跌的最终因素是价格,因为价格决定了供需。关于未来短期甚至中期的谨慎的态度和长期乐观的看法并不是矛盾的。市场最终将再次迎来上涨,并带来丰厚的利润。”该老总表示。

网友评论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15 www.cjtx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天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