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脉搏”作为广大汽车经销商“销、存、利”状况的晴雨表,一直得到了广大经销商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作为市场预警机制的一部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时刻关注关键指标动态,并将调研结果及时准确地与广大同仁分享,希望借此为广大经销商、厂家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对标依据。
截至2025年8月7日, “市场脉搏”在45个主流品牌经销商的积极参与下如期完成。以下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兼品牌经销商分会秘书长宋涛先生关于此次报告的解读:
(资料图片)
2025 年 7 月,在价格法征求意见稿发布、银行收缩高息高返、消费补贴延续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汽车终端市场呈现出独特的发展形态。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 183.4 万辆,同比增长7%,环比下降12%。从库存系数来看,全行业 7 月库存系数为 1.68,相较于 6 月的 1.60 有所上升,反映出市场库存压力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 GP1(裸车销售毛利率)方面,全行业 7 月 GP1 为 -21.1%,相比 6 月的 -24.1% 有所回升,随着银行收缩高息高返,经销商减少了因高返佣带来的车价补贴,使得终端销售价格提高,GP1回升。
银行收缩高息高返业务,一方面改变了经销商的盈利模式,经销商无法再依靠高额返佣来补贴车价吸引消费者贷款购车;另一方面,消费者贷款购车的优惠减少,部分消费者购车决策周期延长。但同时,高息高返业务的收缩使得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新车销售毛利数据得到真实性修复。
另外,在消费支持政策方面,国家层面汽车消费补贴政策保持持续稳定实施。2025 年 7 月起,汽车国补正式进入第三阶段发放周期,此前部分地区出现的补贴 “暂停” 现象,实为政策优化调整的过渡安排,并非补贴政策终止。
在市场政策持续规范、行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由于部分地区出现集中退网或闭店,带来的消费者权益争端的维权事件,引发汽车流通领域在经销商关停并转后仍存在的权益保障类法律风险。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推进的《经销商授权合同示范文本》等调研工作,通过明确厂商与经销商退出流程及权益承接责任,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体系,为平衡各方利益、保障消费者权益筑牢防线,也为汽车市场在转型期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7 月步入传统车市淡季,消费者购车热情本身相对较低。并且年中冲量在一定程度上对 7 月需求形成了透支,虽然前期积累订单的消化以及暑期旅游热潮带动了部分市场热度,但整体市场仍呈现出降温态势。此外,近期极端天气多发以及车企高温假影响,也使得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行业各方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豪华品牌市场整体分析
本月,豪华品牌库存系数从 6 月的 1.58上升至1.64,GP1从 -30.8% 上升至-26.2% 。进入 7 月,尽管经济环境与市场竞争压力犹存,豪华品牌需求展现出一定韧性。银行收缩高息高返后,消费者贷款购车优惠减少,冲击了豪华品牌销售节奏,部分品牌通过金融公司灵活金融方案与针对性促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影响。比如,低首付、长期限贷款产品,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在产品端,新能源布局持续加速,收获市场关注,带动整体销量与利润结构优化。但在转型过程中,仍面临技术适配、市场教育等挑战。
分品牌来看,绿灯区域的雷克萨斯延续了长期稳健的运营态势,更多品牌从红灯区转入黄灯区,这一现象,直观反映出各大厂家已针对库存结构展开了调整。值得关注的是,受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技术迭代滞后的品承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建议厂家进一步强化与经销商的协同联动,建立更敏捷的市场响应机制,结合政策导向与消费趋势动态调整产品策略与渠道政策,共同筑牢抗风险防线。
2025年07月,豪华品牌库存系数下降前三的品牌分别为林肯、宾利和捷豹路虎;GP1提升的前三品牌分别是雷克萨斯、奔驰和捷豹路虎。
合资品牌市场整体分析
非豪华合资品牌 6 月库存系数 1.50,GP1 为 -27.1% ,7 月库存系数变为1.61,GP1 为 -24.3% 。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非豪华合资品牌深陷自主品牌崛起与豪华品牌价格下探的双重困境。银行收缩高息高返,极大压缩了其金融促销空间。7 月部分品牌通过降价、加大促销力度维持销量,致使利润受损,库存压力隐现。
从具体品牌来看,不同品牌在市场中的表现分化明显。部分品牌通过推出年轻化和智能化产品,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而本田品牌产品更新滞后问题凸显,难以契合消费者对智能化、个性化的多元需求,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广丰、日产及时调整策略,推出契合市场需求的高性价比车型,优化服务体验,努力在逆境中稳固市场地位。
2025年07月主流合资品牌GP1提升前三的品牌分别是别克、长安马自达和广汽本田;库存系数下降前三的品牌分别为北京现代、一汽丰田和长安福特。
自主品牌市场整体分析
自主品牌 6 月库存系数为 1.71,GP1 为 -14.3% ,7 月库存系数攀升至1.79,GP1 为 -12.7% 。近年来,自主品牌厚积薄发,在技术、品质与品牌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市场份额稳步上扬。7 月,即便面临政策与淡季双重挑战,凭借丰富产品矩阵、高性价比优势以及对本土需求的精准把握,自主品牌依旧表现亮眼。银行收缩高息高返业务对其冲击较小,且凭借前期积累的市场口碑与用户基础,持续扩大市场版图。在新能源赛道,众多自主品牌推出极具竞争力的车型,契合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大势,抢占大量市场份额。同时,与科技企业深度合作,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增强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推动 7 月 GP1 进一步优化,库存虽有上升,但结合往年历史数据来看属于正常,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分品牌来看,问界、长城魏牌 / 坦克、零跑稳守绿灯区。当下自主品牌呈现多元格局,部分品牌受产品迭代节奏、市场需求适配度制约,库存与盈利优化仍有空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品牌的库存高位运行,持续积压会加剧经销商资金周转压力。下图中这一分化格局,圆圈大小展现了头部品牌凭借规模与口碑引领增长,分布位置反映了品牌在策略适配市场上的灵活性。加速调整产品、渠道策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已成破局关键。
2025年07月份自主品牌中,GP1提升的前三个品牌是零跑、广汽埃安和领克;库存系数下降前三的品牌分别为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和捷达。
以上为3大细分市场主流品牌市场脉搏“销、存、利”的表现。保持投资人长期稳定的收益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始终如一的使命;在此,感谢广大经销商的积极参与,同时,针对经销商的各种声音和反馈,协会将继续和厂家进一步沟通交流,希望能从具体举措上保护投资人和经销商的利益,同时也希望市场脉搏的发布能进一步促进厂商共赢。
Copyright @ 2008-2017 www.cjtx.042.cn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天下周刊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434 922 62@qq.com京ICP备2023000331号-77